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开化:古驿道上的新农村

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6日消息 婺城报道组 江婉秋 通讯员 邵勤

“濂溪后裔载美名,千年水阁迎彩霞,五谷丰登稻花香,世代传承爱莲说……”这是蒋堂镇开化村传唱的村歌——《开化之歌》。每当该村举行活动,村里就要传唱《开化之歌》,这已经成为开化村的一个传统。

开化村古时地处金衢要道,横贯金汤要冲,上达温台,下通赣闽,风景秀丽,繁荣昌盛,曾称叫“开化市”,历为过往名贤所吟咏。清康熙五十六年,汤溪知县宋绍业路过开化,触景生情,作诗《开化道中》。明洪武名将常遇春征经此地,留诗《过开化市》。

至今,开化村中仍有周氏宗祠祭亭、千年水阁塘、水中风霜树、古木罗汉松、古宅爱莲堂等等遗存古迹,以及《风霜树传说》、《燕翼堂故事》、《巧挤龙柏树》、《还愿福明寺》等等故事流传,见证着古村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。

近年来,开化村在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,愈发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,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,进行农村文化示范村、精品村、农家书屋、农村文化礼堂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体育队伍的建设。

目前,村里的周氏宗祠和千年古塘“水阁塘”已得到全面修缮和整治,周氏宗祠祭亭还被列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;农家书屋拥有图书2500余册以及6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;建有文化体育队伍11支,文化骨干150余人,并涌现出婺城区十佳农民歌手严水英、金华市百姓歌星吕兵等文艺人才;村歌《开化之歌》成为婺城区首支村歌;乡音宣讲组的组建和活动开展得到市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。

“堂为民所建,堂为民所用。”文化礼堂不仅成为村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,也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所。自开化文化礼堂建成后,村里已经举办“婺城区送文化、送服务、送温暖启动仪式”、“婺城区美丽非遗百村行启动仪式”、“婺城区文艺宣讲进文化礼堂启动仪式”以及“五水共治走进文化礼堂”、“衢州衢江区文化走亲”等大型文艺活动和“重阳敬老礼仪”、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”、“传统美德讲座”等文化活动20多场,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增强了村民热爱家乡和建设新农村的凝聚力。因此,开化村连年被评为婺城区农村文化礼堂“建、管、用”先进,并先后被授予金华市特色文化村、金华市文明村、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和浙江省四星级农家书屋等文化先进称号。

“忠孝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。”“凡入而为孝子悌弟者,出则必为义士忠臣。”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,也是周氏的古训。在开化村,传承廉政文化、孝义文化,乐于助人,敬老爱幼已蔚然成风。

村民周国宏的父亲周根顺今年80岁,母亲李玉庆今年72岁了。走进他们的家中,只见门口的柴火叠得整整齐齐,家中干干净净。两位老人有两个儿子、一个女儿,周国宏是他们的大儿子。儿子、女儿和媳妇对老人孝顺,兄弟姐妹、妯娌之间相互理解,家庭和睦,团结互助。李玉庆说,大儿子夫妇因为工作忙,她就帮他们带孩子,老头子一人在家里,没人烧饭,小媳妇毫不计较,天天叫公公到家里吃饭。周国宏在外办企业,还十分关心村里的公益事业,在村里修宗祠时,他就捐了6万元。同时,他还很照顾村里的老人,开化村60岁以上的老人现有400多人。每年的春节,周国宏都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,前些年是每人80元,这三四年,是每人100元,已经整整发了9年。

从周敦颐的爱莲精神,再到当今时代倡导的廉政文化,廉洁的概念有了更深的内涵与外延。走进开化村,你处处能够感受到廉政文化、孝义文化的魅力。如今,廉政文化、孝义文化已在开化村深深扎根。